环保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政策 > 详情

中国钢铁正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发布时间:2023-03-30
        “近年来,我国多数钢铁企业已经将落实‘双碳’行动纳入到重点工作中了。”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范铁军还就我国钢铁行业“双碳”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钢铁行业如何更好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谈了自己的看法。
  “政府+市场”加速推动钢铁低碳转型
  范铁军认为,要做好钢铁行业低碳工作,首先必须了解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用数字表述的话就是‘五、四、三’。”他解释道,“五”即“展现我国钢铁工业全球竞争力的五个方面”,中国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四”即“四个引领”,中国钢铁行业实现了规模引领、装备引领、绿色引领、科技引领。“三”即“三期叠加”,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减量阶段、加速重组阶段、强化环保阶段“三期叠加”的状态。“我们当前正在经历数量时期的减量阶段、高质量发展时期的加速重组阶段和强化环保阶段,行业整体正向着高质量时期的低碳阶段演进。”他说。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建材、有色、钢铁等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先后发布,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
  从各省份制订的碳达峰行动方案来看,各省份各有侧重。范铁军介绍,宁夏等能源大省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主要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实际情况,侧重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强化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提升;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则是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趋势,统筹优化低碳发展区域布局,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天津、辽宁等工业大省(直辖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主要结合地区工业发展现状,突出火电、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力争达到标杆水平;对于江西等中部地区的省份来说,碳达峰实施方案主要侧重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探索建设电力现货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完善交易机制,促进绿电交易。
  范铁军特别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双碳”的几个提法值得注意,如“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等。“原来针对能耗总量和强度的提法是‘双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的是‘调控’,这说明能源管理会更加优化。”范铁军说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如何理解?范铁军认为,“双碳”工作可以分为达峰、降碳、脱碳、中和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不一样。有些阶段是不可跨越的,需要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来加速这一进程。
  范铁军进一步解释,碳达峰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的结构调整问题。降碳是技术应用问题,要把能源和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关键是要系统地应用好先进技术。脱碳是技术革命问题,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才能实现脱碳。“碳中和阶段是命运共同体的问题。由于涉及问题较多,需要推动产业协同、产城融合、区域联动、国际合作等,否则很难实现碳中和。”他说。
  在这些阶段,钢铁行业的重点任务是什么?范铁军表示,碳达峰涉及的是发展问题,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包括品种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用能结构调整、原燃料结构调整、工艺装备升级、工艺流程结构调整等。“通过停止发展或影响发展去实现碳达峰是很容易的,但我们希望可以科学达峰、可持续达峰,这意味着要首先解决发展中的结构调整问题。”范铁军说。
  范铁军表示,在降碳阶段,有几方面的先进技术要系统用好,比如原料结构优化、余热余能利用及极致能效等。“举个例子,在我国高炉炉料中,目前球团占比约15%,如果到2025年能提升到20%,那么整个行业的年降碳量大概就有1260万吨。”范铁军接着说,在脱碳阶段,必须有革命性的技术出现,比如氢冶金及电炉炼钢的大规模应用等。只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了,或者产生了突破性的流程转变,才有可能实现行业整体脱碳。
  在碳中和阶段,钢铁行业的重点任务是跨区域、多领域协同、传统工艺革新、CCUS(碳捕获、利用和封存)和森林碳汇的应用。“如果不经历前面3个阶段,碳中和是很难实现的。”范铁军说。
  行业低碳发展要注意
  “三个全面、五个结合”
  《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明确了行业低碳转型路径、“双碳”工程的4个阶段:第一阶段(2030年前),积极推进稳步实现碳达峰;第二阶段(2030年—2040年),创新驱动实现深度脱碳;第三阶段(2040年—2050年),重大突破冲刺极限降碳;第四阶段(2050年—2060年),融合发展助力碳中和。同时,《路线图》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工艺流程结构优化、创新发展低碳技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加强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
  “我们为此总结了5个方面的路径。”范铁军介绍,一是推动产业绿色布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包括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在“双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少钢企都明确了自己的低碳目标和行动,中国宝武、鞍钢、河钢、包钢、建龙重工、中信泰富特钢等钢企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以及降碳的具体目标。“综合来看,这些企业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大都定在2050年,个别定在2060年,碳达峰时间基本为‘十四五’期间。同时,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均涉及提高电炉钢比例、氢能冶炼、CCUS等。另外,对于碳排放量的量化目标主要设定在范围一、范围二(分别指企业的直接生产排放、能源外购排放)。”范铁军介绍,中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对不同的技术路径都有探索,相信中国钢铁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一定会更快。
  针对钢铁企业如何更好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范铁军提出了“三个全面、五个结合”的建议。“三个全面”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全面摸清家底,从资源和能源消耗角度摸清现状,摸清对未来碳排放的需求和降碳潜力;二是全面科学达峰,要做好人才、技术、组织等各方面准备工作;三是全面协同减排。“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还在继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在这个过程中要推进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范铁军说道。
  从“五个结合”来看,范铁军表示,一要结合发展规划。离开发展谈“双碳”没有任何意义,“双碳”工作要促进发展,要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发展。二要结合产业链要求。现在很多企业面临下游产业对碳排放的要求,同时要结合上游原料的资源禀赋情况。三要结合城市发展。钢铁企业大都在城市附近,产业链较长。因此,钢铁企业发展要解决产城融合的问题,要推进“三线建设”,即守住环保底线,推进能源、水、物流等与城市联线,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并线。四要结合技术创新。企业在推进“双碳”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参与、应用技术创新成果。五要结合碳市场。钢铁行业要从市场化角度推动节能减排降碳工作。
  新闻链接
  生态环境部:将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在3月28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要求,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从源头减少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刘炳江指出,2022年生态环境部牵头出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工业、能源、交通运输领域,以及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领域、聚焦重点行业、突出重点地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二是严控增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以及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等产能;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的,应当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
  三是加强治理。能源领域,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并举,重点削减非电用煤,尤其是低效、分散、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散煤用量,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和农业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产业领域,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减少独立煤炭洗选、独立焦化、独立烧结(球团)和独立热轧企业,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和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交通领域,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油改电、油改氢能等,不断创新电动重卡的应用场景。“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钢铁、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的清洁化运输。”刘炳江说。
  《河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近日,河北省工信厅、发改委、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冀工信节函〔2023〕133号)(下称《实施方案》),提出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加快绿色制造步伐、推动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低碳技术变革等5大方面23项任务,并聚焦河北省重点行业,部署了重点行业达峰、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等3大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5%。“十五五”期间,努力达峰削峰,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实施方案》提出了钢铁行业达峰行动。具体要求为,严格落实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审查等相关规定,切实控制钢铁产能。强化产业协同,构建清洁能源与钢铁产业共同体。鼓励适度稳步提高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发展。推进低碳炼铁技术示范推广。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候、节材节能等低碳产品应用比例。提高废钢资源保障能力,打造回收、加工、配送、流通体系,提升废钢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2200万吨,电炉炼钢占比达到5%~10%。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电炉炼钢占比达到15%以上。(来源: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