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北京市顺义区委宣传部(顺义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顺义“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2023年服贸会顺义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暨顺义区“两区”建设第十八次新闻发布会。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闫震宇主持。区商务局局长杨蓬勃,区经信局局长、北京中德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周靖慧,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张廷军,区科委四级调研员贺丹丹出席,介绍今年以来顺义区“两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顺义区经信局局长、北京中德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周靖慧介绍北京中德产业园发展成果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北京中德产业园作为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依托“两区”建设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聚焦重点领域,以20平方公里的北京中德产业园为主体,打造覆盖顺义全域的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去年9月,北京中德产业园首次参展服贸会,深度展示园区企业在“双碳”领域的典型应用和创新成果;今年6月,顺义区赴德国柏林参加“第十一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分享园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成效,持续呈现中德经济技术“联合发展、相互成就”的生动实践。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三个方面的有益探索。
北京中德产业园中德大厦外景。
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北京中德产业园结合德国绿色环保理念,推进南区8平方公里和北区12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建设,承接与德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商协会组织等合作成果,重点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服务业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互补协作效能;同步规划设计南区、北区连接带,利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顺义组团优势承载空间,串联“科技创新—产业转化”。目前,产业园已集聚100余家德企,包括隐形冠军企业27家、智能制造企业51家,年工业产值超350亿元,德籍高管和工程师200余人,围绕着高端绿色制造的发展特征愈发明显。
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展厅。
二是制造流程的智能数字化。产业园积极学习德国“工业4.0”先进经验,推动中德产业融合互动,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通过全球遴选,产业园与德国博世公司共建“工业4.0”创新中心,向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诊断与升级服务。合作以来,20余位技术专家往返在企业之间,服务时长超1000天,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20%,推动新增投资超3000万欧元。下一步,产业园还将持续开放区内重点制造企业的智能升级场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两国企业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奏响互促发展的“协作曲”,让工业制造更加“智慧”。
国产全新EQE纯电SUV在北京奔驰顺义工厂下线。
三是产品供给的高端绿色化。产业园支持企业推动产品绿色低碳升级。在汽车领域,梅赛德斯—奔驰全新EQE纯电SUV在顺义全球首发下线;大众公司落地全新的物流器具管理平台,提供标准化、共享化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碳排放。在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威乐水泵新一代产品在北京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应用,提升能效15%以上。此外,产业园还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节能环保、安全应急、绿色园区等领域,推广使用菲斯曼暖炉设备、恩格拜水处理系统等一批德企的先进产品,为德企好的产品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今年服贸会,产业园携手高端绿色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再次亮相,集中展示在“双碳”赋能下,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下一步,产业园将结合北京“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对德合作的主渠道,推动产业园成为中德合作国家中心园区;重点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双向投资机制、打造创新生态环境、促进项目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创新服务;立足产业园功能定位和绿色低碳产业方向,紧扣对德合作发展形势,分析德企落地特点,梳理发展路径和举措,研究项目落地需求和承载保障,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辐射力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引领区。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