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详情

我市构建“12345”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7-21

今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构建“12345”发展新格局,即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总揽”,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聚焦建设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大目标”,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改革“四项重点”,实现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特色产业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村改革稳成效提活力、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五稳五提”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稳面积 提产能——全力抓好稳粮保供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抓住关键,精准发力,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92万亩、总产246万吨以上;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蔬菜四个百亿级产业规模稳定在945万只、230万亩、116万亩、60万亩。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播种面积纳入各县市区考核范围,把任务逐级落实到户到田,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大力推广马铃薯“八化”等高产优质集成技术,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技有机融合。实施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60万亩、杂粮良种推广80万亩,推广玉米、马铃薯、果树与大豆套种9.8万亩。落实全省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抓好榆阳、靖边、定边3个示范县建设。按照“南部试点突破、北部提质增效”思路,建成榆阳、靖边两个县级托管服务中心,完成农业托管示范面积50万亩次,提升规模效益。

       推模式 强基础——大力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促进农业与生态协调发展,关键在水、基础在田。

       今年,我市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实施,率先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项目,灌溉区主推以滴灌为主的自动水肥一体化技术;补灌区主推“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和果园软体集雨窖补灌技术;旱作区主要推广耐旱作物、抗旱品种、地膜覆盖、抗旱保水剂、增施有机肥、“坡改梯”等旱作农业集成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和抗旱减灾能力,把我市打造成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市。

       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规模化经营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36万亩,打造一批高质高产高效“吨粮田”。全面启动高标准农田新增产能认定工作,积极争取新增产能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育主体 打品牌——促进特色产业再上新台阶

       产业发展快,全凭龙头带。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引进国内大型涉农精深加工企业,遴选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认定市级15家,培育加工型明星企业10家。指导建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户”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家,申报省级产业联合体4家。按照“村有特色、镇有强业、县有名品”,促进县域内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县域特色品牌+企业自创品牌”的品牌建设格局,统一标识、包装风格,大力推广使用榆林马铃薯、榆林山地苹果2个区域公用品牌,强力创建米脂小米、羊肉2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每个县区争取创建1到2个县域特色品牌,建设10家品牌应用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