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详细

把生态环境挺在最前面 建设美丽榆林

发布时间:2022-03-28 文字大小: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全市必须深入持久贯彻“两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在3月23日举行的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李春临就着重提出,“几代人接续奋斗取得的生态治理成果,是榆林70多年来发展的最大成就”,“我们要把生态环境挺在最前面,建设美丽榆林”。3月27日,榆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张胜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榆林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屏障,高位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并就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与规划,引起了与会代表和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和重点热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在生态保护上下苦功夫,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和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加大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力度,守护好 70 年来接续奋斗的宝贵绿色成果,我坚决同意并坚定支持。”市人大代表牛玉琴表示,榆林还应持续推动由“浅绿”向“深绿”发展。

    作为老一辈“治沙精神”的杰出代表、植树造林30多年的牛玉琴,对一草一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着深刻认识。她建议对全市有条件可集中的林草地进行围栏保护,让林草资源进行自然修复,也能阻止偷牧、放牧进入林草地。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将我市的沙蒿地、退化林草地进行密植种柠条,增加柠条产量,加工成柠条丝、柠条颗粒,提高饲草利用率。扶持大型草产品生产、收购、加工企业,发展草产业,增加草产品供应量,解决草畜矛盾。并加强对封山禁牧保护林草生态的宣传,加大林草禁牧管控队伍数量和执法力度。

    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就是生命力。近年来,榆林坚定贯彻落实中省提出的要求,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在矢志不渝持续推动生态建设工作中取得成效。2021年,榆林出台了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同时为了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启动了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当年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0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17.2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全力实施‘北治沙、南治土、全市齐治水’战略,成果是显著的。然而,榆林生态脆弱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存在防护林面积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榆林市委会副主委薛祺建议,为应对二次沙化的风险,我市应着力打造防治“二次沙化”的国家储备林屏障,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总结历史成功经验,用好乔灌混交造林等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法,提高营造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以全面提高储备林质量为目标,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生物群落稳定性上做文章,结合榆林实际,从树种选择、造林方法、造林模式、抚育管理、更新改造、提质增效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生长良好、功能完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国家储备林体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高位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统筹实施“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我认为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形成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社会形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实践,也是榆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局长李胜元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发改、水利、林业、农业、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成立榆林市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并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各项机制,探索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科研、示范园建设新思想新路径,倾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示范区,建设绿色美丽榆林。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