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政策 > 详情

陕西:聚焦“双碳”目标 打出减碳“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3-12-22

2020年9月,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今三年时间过去了,陕西在“双碳”这条新赛道上的成绩如何?有哪些可圈可点的亮点工作呢?

绿色金融,解决低碳项目融资难题

初冬时节,寒气袭人。在陕西西咸新区的一处安居工程工地上,工人们正忙着处理大楼外立面,为项目早日完工争取时间。这个外观和普通建筑无异的项目,其实内部大有文章。

预制叠合板让建楼像搭积木一样,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高性能的围护结构、门窗与高效照明,降低了能耗;干热岩地热能供暖,节约了能源。不光如此,它的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达3成。

西咸新区安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欣说:“这个项目是按照绿建二星的标准进行设计的,相较于传统项目减少了大概11.6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张欣口中的绿建,即是绿色建筑,它是西咸新区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的诸多绿色低碳项目之一。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是这类项目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西咸新区的这处安居工程而言也不例外。而气候投融资恰好解决了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所谓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通过聚焦气候友好型银行和金融机构,西咸新区引导它们支持低碳企业和绿色重点项目。针对绿色建筑认定与信贷的时间差问题,西咸新区在陕西省首次将保险机制引入绿色建筑领域,为这个安居工程获得1.8亿元绿色贷款。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战略客户部(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刘辉说:“我们针对绿色建筑项目,优先受理,优先尽调,优先审批。通过联动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保险公司等多方,实现项目在建设阶段获得的贷款就是绿色贷款,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对于这一点,张欣感受深刻。“这次发放款期限三十年,相比于常规的项目贷款,期限更长,融资利率也较低于市场水平,预计可以为我们节约资金成本四百多万元。”张欣坦言。

自2022年8月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西咸新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气候投融资项目和气候友好型企业标准规范,破解金融机构对气候效益识别难的问题。根据气候变化效益、经济效益等因素,将入库项目分为三个等级。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动设立绿色环保基金,强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

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杨静告诉记者:“试点获批以来,我们也为综合能源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绿色建筑等项目解决了融资41亿元,发放了基金4090万元。”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碳减排挂钩贷款5750万元、西咸新区能源绿岛供热等3个项目基金4090万元、3个中深层无干扰供热项目绿色贷款8500万元成功落地、沣东新城能源供应站等5个项目正在争取绿色贷款10亿元……在气候投融资支持下,西咸新区绿色项目多点开花。

生态民宿,让生态美景变“钱”景

在西咸新区大胆进行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位于秦岭腹地的留坝县也在进行自己的低碳探索。“留”什么“不留”什么,始终是人口仅4万出头的秦岭小山城发展的必答题。最终,留坝县选择关停来钱快的采矿业,以“零工业”县的姿态,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当前,除了农产品加工,留坝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

留坝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2%,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60天,地表水出境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以上,夏季气温22度。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近年来当地发展起了生态民宿产业。

楼房沟民宿集群算得上是留坝民宿产业的一张名片。风格别致、设施精良的民宿,外加青山绿野、空气清新、虫鸣鸟叫的环境,让这里一到夏季,就得到外地游客的格外青睐。

“旺季节假日的话,整个运营流水一天我们在5万块钱,全年入住率的话,我们能达到70%左右。”汉中市留坝县隐居乡里楼房沟民宿运营经理梁浩峰告诉记者。

从2019年9月开业至今,楼房沟13个民宿院子运营实现总收入1100万元。农房变民宿、村庄变景区,让农民从“生态美”中收获“腰包鼓”,这是留坝用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以“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两山”高效转化的生动实践。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留坝分局副局长王飞说:“留坝以绿水青山为基础,以转化增值为核心,我们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民宿产业规划建设过程中,秉持绿色低碳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生态原貌,楼房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态理念,也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目前,留坝县已成功转化包括小留坝村“楼房沟”民宿资源资产盘活项目在内的6个碳达峰领域生态价值转换项目。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留坝县让百姓共享绿色发展红利,让这个秦岭深处的“零工业”县走出了脱贫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今年9月,留坝县和陕西其余12个县区,8个园区共同入选陕西省第一批低碳近零碳试点县区名单,为更多县区及工业园区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参考路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碳交易,推动火电厂“向绿而行”

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是参与碳减排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年均发电29亿千瓦时,年均消耗煤炭117万吨。为了降低煤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该企业严格按照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要求,定期开展元素碳分析,不断优化各项节能措施。还先后成立多个技术攻关小组,通过优化运行方式、优化运行参数控制、强化设备管理等手段,综合降低供电煤耗。

目前,这家电厂每供一度电的煤耗已比三年前降低19.55克。单位煤耗的降低,直接推动了企业二氧化碳减排。

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石海涛说:“我们在2021年12月7日完成了2019年到2020年度的配额履约,合计履约配额数量为513.97万吨。2023年9月14日完成2021年至2022年的配额履约,合计履约配额数量为535.6万吨。目前总体处于盈余状况。”

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利用碳约束倒逼能耗降低,推动了这家火电厂“向绿而行”。如今,这家电厂除了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各项排放指标达到行业最优外,也实现了煤炭全部通过铁路运输进厂,生产用水常态化使用城市中水,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为了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高效运行,陕西以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制度为重点,以碳排放数据质量为中心,强化执法监督帮扶,紧抓问题整改,切实发挥碳市场政策工具定位。在全国率先印发《陕西省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办法》《陕西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碳市场省级制度,全省纳入交易发电企业交易活跃。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应对气候变化处)四级调研员赵亚军介绍:“目前,陕西36家发电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交易量1120万吨,成交额8.4亿元,按履约量计已完成99.84%,预计可顺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管理工作。”

多点发力,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

创新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化低碳近零碳试点示范、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这些都是陕西响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力举措。与此同时,陕西还通过积极构建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工作方案》和《陕西省2023年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行动方案》等多个文件,细化目标,分解任务。通过建立温室气体清单常态化编制,举办全国低碳日活动,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等措施,扎实稳步推进陕西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赵亚军说:“根据最新统计,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23.84%,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突破3111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8.6%,全省森林覆盖率46.39%,森林蓄积量6.68亿立方米。”

此外,陕西还在绿色低碳技术推进上稳步发力。陕西依托科研力量,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示范项目,延长石油3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建成投运,西北大学10万吨/年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设施在榆林开工建设。

“双碳”目标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实现,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陕西将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情况,落实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在市场手段促进减排、试点示范、全社会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