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 详细

靖边清平堡遗址入选“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3-03-23 文字大小: |

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导、陕西省社科联支持,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12日在西安举行。洛南夜塬遗址、旬邑西头遗址、秦汉栎阳遗址、西安三殿古桥遗址、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靖边清平堡遗址入选“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靖边清平堡遗址

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清平堡遗址(修建于明成化十一年,弃置于康熙年间)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南北长约600米,东西长约300米,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清平堡位置

清平堡卫星图

清平堡平面等高线图

清平堡是首次对中国长城(13.460, -0.10, -0.74%)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三年来,在清平堡遗址揭露出中心楼、南门及瓮城、显应宫、民居与商铺、堡外的寺院等遗迹,出土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

彩绘泥塑(判官)

彩绘泥塑(蒙古服饰)

中心楼原本为一座高台楼阁建筑,位于清平堡的规划中心位置,现仅存台体部分,台体下设四出券洞,连接堡内四条主干街道。中心楼本身及其在城址中的建筑布局,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市场,反映出营堡的商业功能属性,这是营堡自我定位的一个体现。

中心楼

中心楼券洞

南门位于清平堡南城墙中部,与中心楼南侧券洞正对,整体破坏严重,门外设瓮城。“重门御寇”,南门及瓮城址的军事防御属性是营堡修建时自我定位的另一个体现。

南门及南城墙航拍

南门及瓮城

显应宫位于中心楼西侧偏北,平面为长方形。建筑结构保存完整,由砖砌的照壁、大门、院墙、戏台、东西两庑、正殿、寝宫等部分组成,整体呈轴对称分布。显应宫的前朝后寝、戏台与照壁、东西两庑的结构,都体现出浓厚的中原文化因素。在东西两庑出土的泥塑神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明朝风格的形象和蒙古风格的形象,反映出当时在清平堡内,蒙汉两族人民交流融合、平等共处的情况。

显应宫平面布局

在中心楼南侧街道两侧清理出分布有较为密集的小型建筑10余间,这批建筑分布密集,多为“一宇两内”的结构,住房内有砖砌火炕,院落中有碾房或磨房的遗迹,为当时驻堡军民居住的普通民居。这样格局的民居建筑,一直延续到现代,在当地民居中还是占据主流地位。这些遗迹反映了在清平堡中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的情况。

中轴道路西侧院落

中轴道路东侧院落

营堡外侧护城墩南侧的寺庙遗址,位于营堡西侧护城墩南侧,为一处南北向长方形院落,自南向北由门道、中央通道、东、西侧殿和正殿等部分组成,呈轴对称分布。营堡外侧建立佛教寺庙,体现出清平堡在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宗教氛围。

通过考古工作,可以认识到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是军事和商贸二重的,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曾是长城两侧的民族与文化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的场所,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本文来源:陕视新闻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榆林市新田源集团富元淀粉有限公司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西郊陆家山村八组

技术支持:中国榆林煤炭网  陕ICP备15016474号-2   网站管理   邮编: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