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矿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慧矿山 > 详情

采矿智能化、“城市矿山”助力有色金属开源节流保供给

发布时间:2022-05-03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总量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产量、消费量、贸易额也均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幅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铜铝加工通过“补短板、铸长板”,主要品种自给能力超过90%;电解铝产能无序扩张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化解过剩产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批有色金属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结合的集群崛起,推动了产业的聚集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跨入世界前列。

         “十四五”时期,有色金属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有色金属产业提出了总体方向和目标任务。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他们对“双碳”背景下有色金属如何实现有效供给进行了解读。

智能化改造提升有色金属矿藏开采效率

        当前,随着“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开始渗透到行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我国数字矿山建设不断推进,安全、绿色、低碳、智能的开采成为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的主题。

        我国有色矿山正在向深部、高寒高海拔地区、复杂难采矿床发展。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东北部的普朗铜矿,矿区海拔3400—4500米,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挑战。依托5G+智能装备、5G+智能控制,普朗铜矿实现了矿山固定设备无人值守以及井下无轨铲运机、有轨运输电机车的无人驾驶,釆矿工人如今在宽敞明亮的调度大厅就能操控数公里外的井下釆矿智能装备,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了64%。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因矿而建的资源型城市,以产锡而闻名于世。该市在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强链延链、推动产业集聚、实现绿色崛起,引进了选矿设备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服务等平台,对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高效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升级,如今选矿不仅丢尾率大大降低,而且每日同等耗电量下的处理矿石数量增加了近2倍。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育明认为,为了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要加快解决深井和难采的技术难题,合理开发国内有色金属资源,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科学调控稀土、钨等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另一方面,还要推进铜、铝等短缺资源和镍、钴、锂等“新兴矿产”的国际合作,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解决大水矿山、特厚大矿床低成本开采等技术难题。

 “城市矿山”渐成有色金属新宝藏

        《规划》还指出,要开发“城市矿山”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再生铝、铜、锂、镍、钴、钨、钼等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金属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

        “随着再生有色金属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的持续进步,金属熔炼回收率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越告诉记者,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与生产原生金属相比,生产1吨再生铝相当于节能3443千克标准煤;生产1吨再生铅节能659千克标准煤。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俊全表示,再生有色金属从废弃金属而来,只需要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即可,过程简单,能耗也下降不少。“双碳”政策背景下,再生有色金属作为低碳资源,或将成为未来重要产业方向。尤其能源领域原材料面临资源优势国家卡位瓶颈,从“城市矿山”获得再生金属,将成为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内循环”的重要途径。

        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黄金,电子废物的含金量是同等质量矿石的60至80倍。通过废物循环再造钴、镍、钨、铜和金银等各种重要资源,演绎了废物变宝贝的产业传奇。“城市矿山”开采利用模式,开启了一条永续发展的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