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详情

铸强高质量发展引擎——榆林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

发布时间:2022-07-04

       全市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75.80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省第一;新材料、智能无人、氢能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1340万千瓦,新能源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35%……

downLoad-20220704000516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作答如何实现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命题时,榆林主动作为、创新求变,紧紧围绕“三转三补”新思路,持续深化“12363”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战略,着力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粗放能源开发困局,推动榆林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

        科技创新引领 能化转型蹄疾步稳

        近日,记者走进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现场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凭借较好的韧性和刚度平衡性、优异的抗冲性等加工性能,该公司生产的聚乙烯等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6亿元。

        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是国内第一套利用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建成的大型乙烯生产装置,于2021年8月正式投产,相较于传统石脑油加工乙烯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占地面积小、装置投资少、乙烯收率高等诸多优势,乙烯收率达到80%。“国内的乙烯和聚乙烯产能跟实际消费量相比缺口较大,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进口依赖的同时,填补了当地炼油化工空白。”兰州石化公司党委书记马建华说。

        6月30日,榆神工业园区内传来捷报,总投资69.8亿元的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正式建成中交。

        作为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采用自主研发专利技术,以煤为原料,通过煤气化制取粗煤气并合成甲醇,甲醇再经过脱水、加氢等工艺制得乙醇产品。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0.71亿元、利润总额11.26亿元、财政贡献5.67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

        “项目颠覆了依靠粮食发酵生产乙醇的传统工艺路线,有效解决与民争粮和规模受限的问题。”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3吨粮食生产1吨乙醇测算,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生物乙醇原料粮150万吨,相当于榆林市全年粮食产量(年均230万吨)的65%,这对助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和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是我市以科技创新推动能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多产业耦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煤制芳烃、煤油共炼、煤油气综合利用等一批全球首(台)套装置建成投运,煤间接液化、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为加快能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此外,我市还不断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依托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优势,开展“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周期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一批颠覆性技术示范,为产业示范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增速居全省第二。

        优化能源结构 新兴产业蓄势发力

        记者日前在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看到,一架架无人机在高空盘旋,一旁的试验人员认真记录测试数据。

        “这里地域广阔,空域条件良好,年可飞日数达300天以上,且拥有5000平方公里不限高的试飞空域,是发展无人机测试飞行的最佳区域。”据靖边无人机试验测试中心总经理屈文卿介绍,作为国内首个以无人机试验测试为特色的通航机场,该中心占地面积5063亩,可满足大、中、小各种型号的无人机试验测试需求,并保障300余参试人员同场生活和工作。

        “自去年9月8日建成投用以来,已面向国内40余家单位和企业提供中大型无人机系统试验测试与保障服务1500余架次,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屈文卿说,下一步中心将全方位开展无人机试验测试、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通航延伸服务等战略性全产业链服务,积极促进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助力地方产业升级提速,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无人、装备制造、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400亿元。

        其中,我市成功引入了世界首条大型无人机货运超视距航线,投运高新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借助风电、光伏大发展的东风,引进了风机全产业链、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高端制造项目,吸引铝下游深加工、电缆制造等项目落地。启动建设了华秦氢能产业园、陕汽氢燃料电池重卡一期项目,加快推进西安交大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制氢-燃料电池储氢-零碳供电供热”示范,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构筑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镁铝合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无人系统和通航、轻纺、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全面建设制氢、纯化、储运、加氢站、氢能多联供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新能源发电基地,奋力书写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篇章。

        记者闫景 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