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政策
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建设绿色立体生态矿井
2022-12-20

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自西而来的肯令沟河正焕发新颜,曾经的沉陷区地长出了喜人的庄稼。向东而去的乌金大道,一辆辆运煤车辆如长龙般延绵数里。一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引领的绿色立体矿井变革,正在悄然兴起。

近年来,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柳林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智能协同”“绿色立体生态”“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三个示范引领为突破点,聚焦“双碳”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0年11月,红柳林公司更是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用科技助力矿山绿色发展。

炭“黑”蝶变生态“绿”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就了红柳林,但长期的煤炭开采也导致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红柳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说,要在资源开采的同时还自然美丽和价值,全方位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要让红柳林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红柳林公司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绿化”的复绿模式,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对边坡、平台进行覆土、绿化,矿区绿化面积累计达11.9万平方米。对肯铁令沟村委会因采空区沉陷而部分受损的道路进行了修复,恢复南一盘区肯铁令沟河道两岸耕地灌溉渠道。对矿区外排矸场地进行填埋绿化,在矿区皮带走廊南侧选取370余亩规划建设“立体生态修复示范园”,矿区周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卓有成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曾经堆满矸石的荒沟变成姹紫嫣红、蝶飞莺舞的花海,令很多人想都不敢想。废料堆厂摇身一变成为矿区林荫“绿肺”,成为员工下班后的休闲地。黑色矿山蜕变为绿色园林,员工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既要绿色发展,又要绿色效益。‘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力构建“生态+科普+休闲+旅游多元化”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把红柳林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之地”张宏说。

生态“绿”助推双碳“蓝”

15秒完成35吨煤炭装车,一天上千辆运煤车辆发运。走进红柳林矿业公司煤炭发运现场,两座智能化筒仓装车站点映入眼帘,装车现场井然有序。

“与以往原煤仓装载机装运相比,筒仓装载实现了煤炭装运‘绿色出行’。同时,站点AI智能装车机器人可以控制多个筒仓同时出煤,极大提高了装车效率。”值班人员王旭东介绍。

这仅仅是红柳林公司绿色开采的一幕。近年来,红柳林公司积极探索“绿色”+“智能”的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成套智能化综采装备的应用,实现采煤过程井上、井下集中控制,改变了以往采煤“灰头土脸”的模样。

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辅运、智能主煤流系统和关键设备群的一键数控,煤炭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采煤到运煤整个生产环节,形成了一个绿色循环。

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备受瞩目。陕煤集团作出了“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零碳转型,矢志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调整。红柳林矿业公司将“零碳转型”落到实处。

红柳林矿业公司携手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团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提出了“陕北矿区煤矿井下空气净化与职业健康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与示范”项目研究,从“井下受限空间污染物理化性质及分布运移基础研究”“采煤区域粉尘分源高效防控技术及装备”等6项课题攻关,从突破陕北矿区矿井空气污染物防控的理论瓶颈出发,研发井下空气污染物防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启了“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示范矿井创建的先行示范,打通矿井空气治理的“大动脉”。

“掘进工作面生产条件复杂多变,粉尘防治问题同样是一大难题。”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坦言,“我们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在每个掘进工作面加装了风水联动增压喷雾降尘装置,应用湿式负压诱导式除尘风机、气雾二相喷雾技术等装备技术,构建了岩巷全负压通风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化学抑尘的新概念,在喷雾中加入了矿用粉尘抑制剂,使煤炭和灰尘表面形成一层网状固化层,有效抑制了工作面扬尘。

“实现单一防尘技术手段向多样复合技术转变”“辅助运输车辆尾气污染,二次扬尘也是症结所在”“基于大数据、5G信息技术搭建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职业健康监测平台”“分区域、分区段、分级分策构建全矿井、全时段、闭环管理的粉尘治理体系”,不同的观点、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一种全新的空气净化模式呼之欲出。

“基于‘智能协同’的发展理念,推进5G、AI、大数据信息技术和智慧矿山建设的深度融合,坚持在绿色开采上做‘加法’,开拓数智双碳新蓝海。”红柳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说。

双碳“蓝”赋能发展“红”

2022年3月,红柳林公司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树刚,陕煤研究院副院长王苏健等科研人员对《陕北浅埋煤层采空区CO2吸储与移栖机理研究》等3个项目方案进行了会审,共同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联合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这意味着,该公司“双碳”已进入布局实施阶段。

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助力绿色转型。在此之前,红柳林公司就已在挖潜能源低碳绿色转型空间。一组数据甚为亮眼:建成井下磁分离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达33600m/天,矿井水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引进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模式。先后投入940余万元,对地面供热锅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基于煤炭企业控碳重点和自身的优势,红柳林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了双碳发展的“策源地”,围绕煤炭清洁生产、绿色产能释放开展科研攻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截至目前,红柳林公司现有科技工作人员295名,外聘专家学者24人。仅2021年,该公司科技创新投入4.56亿元,科技创新犹如源头活水汩汩来,不断为红柳林发展注入活力。

“十四五”期间,红柳林公司将锚定“双碳”目标,推动全面绿色发展。积极践行陕煤集团“五碳发展”路径,立足零碳转型,充分发挥自身装备、技术、人才、创新优势,全力推进“双碳”先行示范,力争到2030年构建形成面向“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助力煤炭实现由“黑”到“绿”,由“黑”到“白”的美丽嬗变。

原题:变局中开新局 矿井重披绿衣  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建设绿色立体生态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