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政策
依托碳市场构建气候信息披露体系,为开拓138万亿气候投融资蓝海奠定基础
2022-05-06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国家的经济、产业和投资结构都面临着深度转型,而“双碳”目标将带动巨大规模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有研究预计,碳中和目标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催生138万亿元人民币的低碳投融资需求,金融体系将迎来巨大机遇,这也对气候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气候投融资活动有效促进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机构是否能做好气候风险评估并明确价格信号。其中气候风险评估的基础,是企业的高质量气候信息披露,这需要统一的机制、标准和方法学来确保数据披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样才能为金融投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充足信息。

        针对当前我国气候信息披露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在日前举办的“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机制” 圆桌论坛上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金融投资活动的低碳转型,同时也要求政府、企业、个人等相关主体将“碳”纳入日常决策,而气候信息的强制披露是推动上述进程的基础。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已于今年2月正式生效,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做出了更加规范化、更高要求的部署。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展了一定程度的气候信息披露行动,但目前看来自愿披露还存在格式不统一、数据不清晰、没有应用统一的方法学,同时缺乏强力的背书保障数据质量等问题。

        张建宇介绍,从2011年至今,中国碳市场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学应用经验,可以作为支持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基础,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全国碳市场的统一数据报送体系和数据平台,不仅能为气候信息披露提供体系支撑,经由政府背书的平台数据也可以保障质量和连贯性。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碳市场价格信号的不断明晰,各利益相关方可以综合利用碳价和气候相关数据,对气候风险和气候收益以更为直接的“货币”符号形式进行量化评估。

        在美国环保协会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项目主管王颖看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将会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系统性冲击,因此需要准确且连续的数据对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自愿信息披露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但是企业目前披露的信息并不足以支撑投资决策。”

        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日前发布了新的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提议,一旦获得通过,全球将会有欧盟、日本、新西兰、英国、美国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强制气候信息披露。在全球投资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进展也将为我国的低碳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王颖介绍,SEC的拟议规定,进一步强调了定量分析以及公司制定转型计划的重要性。“这不仅解决了自愿信息披露面临的问题,还能为进一步推动价值链气候风险管理提供基础。”王颖建议,我国可以从政策、学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强制气候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并进一步开展能力建设。

        关于企业信息披露和碳市场之间的重要关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通过分析碳市场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的过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张昕认为,碳市场和企业信息披露的相互促进和建设要有一个具有执法效力、连贯稳定且细化的管理规则。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所和注册登记系统可以作为有效的碳排放管理信息平台,发挥其共享作用。

        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刘强表示,碳市场已经为推动气候信息披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建议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中的气候要素,加强对企业碳排放信息和减排措施及其效果的披露。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统筹协调,打通金融界、企业界和气候界的生态圈,推动形成更广泛层面的碳价格信号,构建气候友好型的金融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