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僵尸企业”处置成效初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详细内容

记者从河南省国资委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河南省共完成处置“僵尸企业”1124户,占全部计划的106.5%,其中,省属企业完成173户,省直部门所属企业完成53户,市县属企业完成898户,均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据介绍,河南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全省数据库、出台了一套政策意见、制定了一个推进方案、组成了一支专业团队、建立了一个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一个有力调度机制。例如,河南省法院系统把服务保障处置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法院工作的重要指标,对部分处置任务较重的法院实地督导,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全省三级法院共裁定受理458家国有“僵尸企业”破产申请,占全部已完成任务数的40.78%。

河南省各级法院积极主动转变破产审判工作理念,由原有的对破产案件审慎受理转为依法积极受理。例如,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审查的农业厅14家僵尸企业破产申请,郑州中院、金水区法院特事特办,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仅两天就全部做出了受理裁定;安阳市益康制药厂破产一案,从受理到终结破产程序仅用6个月,依法豁免债务4100万元,安置职工997人。

值得注意的是,信阳市还设立了改革资金融资平台,统一处置“僵尸企业”土地、资产,统一筹措改革资金,统一进行职工安置。对平台公司收储的房产,一部分公开出让,一部分用于融资,筹集职工安置资金;对于平台公司收储的土地,一部分由平台公司公开招商,进行盘活、开发增值,另一部分用于建设信阳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继续壮大企业国有资产。通过这种方式,信阳市解决了国企改革资金筹措难的问题,盘活了“僵尸企业”的土地房产,还壮大了企业国有资产。

平煤神马集团则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例如,平煤神马集团的飞行化工、橡胶轮胎2家“僵尸企业”,曾经都是老牌国企,一个生产化肥,一个生产轮胎,装备老化、产品落后,连年亏损、长期停业,他们利用平顶山“退城进园”政策,通过盘活原有土地,新成立尼龙科技公司,由原来经营举步维艰的传统企业变成了现在发展势头强劲的科技企业,产销率100%,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高达2.58亿元。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也在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例如,集团下属三级公司永乐生物2016年亏损2938.81万元,资产负债率123.23%,该公司积极盘活L-乳酸项目建成并投产,现有的35蒸吨锅炉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实现对外销售蒸汽,每年可实现综合利润1000万元。据统计,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完成60家“僵尸企业”处置任务,累计清理无效投资和不良产权63.85亿元,有效化解债权兑付风险45.23亿元,清理内部债权债务7.83亿元,较处置前减少亏损5.61亿元。

尽管“僵尸企业”处置成效显著,河南省依然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仍面临债务处置难、资产核销难、职工安置难、异地协调难等四方面问题。

债务处置难。河南省属国企部分人士反映,不少“僵尸企业”债务都是由集团公司统一从银行贷款,“僵尸企业”破掉后,会造成集团公司债务急剧攀升,有可能处置了小的“僵尸企业”,产生大的“僵尸企业”。

资产核销难。部分企业人士反映,“僵尸企业”处置之后,集团公司投资形成的坏账就要核销掉,由于“僵尸企业”处置时间集中,一段时间内,大量核销坏账,造成的投资损失集团公司短期内难以承担。

职工安置难。河南国资委相关人士反映,河南3年去产能关闭了上百口矿井,已经分流安置了大量职工,“僵尸企业”职工分流安置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很多地市和企业面临困难,尤其是财政困难的地市面临较大资金缺口。

异地协调难。部分企业人士反映,不少省属国企下属的“僵尸企业”不在河南境内,其土地、债务、矿权等处置牵涉到与当地政府的协调问题,但由于各地处置政策不一致,异地协调难度较大。

主办:中国榆林煤炭网 协办:榆林市能源局 榆林市安监局

合作单位:府谷县煤炭局 神木县煤炭局 榆阳区煤炭局 横山县煤炭局 陕ICP备81395621159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