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 详细

2017年煤炭行业经历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8-01-15 文字大小: |

2017年,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逐渐显现:

  落后产能继续被淘汰、优质产能加速释放、煤价高位运行、行业效益稳步回升、重点地区散煤治理任务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这一年,无疑是煤炭行业扬帆再起航的重要一年。

  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国家发改委 2017年5月1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当年煤炭去产能目标:退出产能1.5亿吨以上,实现煤炭总量、区域、品种和需求基本平衡。随后,各地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2017年10月,该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去产能持续推进,我国煤炭供应格局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全国煤矿数量由2015年底的1.2万处减少到7000处左右,其中:

  全国公告的生产煤矿4271处,产能34.1亿吨/年,在建煤矿1228处,产能10.53亿吨/年,平均单井规模85万吨/年左右;

  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全国煤炭生产供应主体,产量比重占全国的75%以上;

  同时,煤炭生产重心越来越向晋陕蒙宁地区集中,以致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被打破。

  这一年,煤矿产能指标置换作为一种市场化交易方式在去产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河北通过公开挂牌、网络竞价方式完成煤炭产能指标置换之后,宁夏、甘肃、四川等地也先后通过此方式进行了指标置换。

  起初,部分企业担心竞价方式会推高指标价格,甚至导致指标炒作,从而加大购买指标煤企的成本压力,但是目前看来,产能指标置换在部分省内乃至跨区域完成得都很顺利,已成为市场化去产能的有效方式。

  在去产能过程中,由于产量降低,煤炭市场出现了区域性、阶段性供应紧张局面。黑龙江为增加全省煤炭供给,将煤炭产能退出目标下调为之前的26%,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公布调低去产能目标的省份。

  与去产能并行的“加快释放优质产能”也成为2017年一项重要工作。内蒙古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矿、陕西榆神矿区小保当二号矿等多个煤矿在这一年相继核准投产。优质产能加速释放,有效供给质量大幅提高,煤炭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7年,煤炭去产能从总量上看进展顺利,但相对落后产能仍较多,结构性去产能任务仍艰巨。今后一段时期无疑将呈现煤炭产能有增有减,先进产能有序增加,落后产能有序减少的格局,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从退出转向进退并重,通过先进产能有序增加,实现落后产能尽快退出,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又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将是未来去产能的新课题。

  煤价高位震荡

  持续高位运行,多次震荡调整是2017年煤价的主要特征。

  由于长协煤采取了“基准价+浮动价”的全新定价模式,2017年全年长协煤价的波动范围被限制在每吨557-581元之间。

  但对于市场煤价来说,震荡则更加明显。因电厂库存高企及大型煤企下调销售价格,作为沿海煤价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十连跌”后,2017年6月7日报收于562元/吨,环比下行18元/吨,刷新了自2016年9月中旬以来的最大波动幅度。此后,煤价缓慢回升,并处于高位震荡。

  2017年煤价维持高位,一方面被认为是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直接“红利”,另一方面则是受需求增长影响。去产能持续推进,煤炭供应减少,但是随着经济回暖,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煤行业的复苏却推高了煤炭需求。

  对于转型中的煤炭行业来说,一方面,高煤价将影响正在进行的去产能工作。在煤价上涨的背景下,一些原本已经停工停产的小煤矿,可能会趁机违法复产,带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煤炭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也会给上下游用户带来巨大压力,推高企业运行成本。更让人担忧的是,煤价的非理性上涨,可能会加剧市场投机,导致大量资金进入煤炭现货、期货市场,放大价格上涨效应。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