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节能 > 详情

打造发储用一体化新能源网络 增强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和可靠性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华商报 责任编辑:马东

15日,西安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环节,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胜利围绕“打造发储用一体化新能源网络”发言。
  背景:“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如何充分利用多种新型能源、清洁能源,不断提升供能用能效率、助力减碳达峰,在新能源大力发展背景下不断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增强低碳化和可靠性,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现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能源瓶颈愈发凸显
   马胜利在发言中指出,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能源瓶颈也愈发凸显,呈现出夏季用电高峰连创新高,冬季用气高峰资源紧张、价格倒挂,季节性单一能源依赖严重,新能源占比过低等特点。
   近年来,西安夏季用电高峰连创新高。2022年全年连续七次刷新历史纪录,最大负荷达1144万千瓦。同时,冬季用气高峰资源紧张、价格倒挂,冬季高峰期用气量是非供暖期的10倍以上。
   在能源结构中,截至2021年,西安累计安装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8863座,总装机容量为50.7万千瓦,仅占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地源热、污水源热泵等新能源供热项目40个,供热面积1941.65万平方米,仅占全市总供热面积5.5%。
  建议: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地热供热能等,推广光储用一体化系统
   马胜利委员分析认为,在西安市打造发储用一体化新能源网络,增强城市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靠性非常必要。
   首先应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西安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应扩大应用、引领示范。建议全市公共机构建筑示范带头,在政府、学校、医院、大型场站等公共建筑加快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
   其次,推广光储充用一体化系统。在楼宇用电领域,大力发展光储用一体化楼宇,通过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组成的小型微网系统,实现自我能量管理与控制。在新能源车充电领域,大力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通过光伏+储能+充电,实现自发自用、能量搬移和负荷调度,有效平抑电网峰谷负荷。
   第三,依托西安市丰富地热能资源,大力发展地热能供热。市级有关部门可结合实际深入研究,编制布点规划,出台地热能利用扶持政策,鼓励新建建筑大力推广“地热能+”多能互补供热模式。
   第四,为实现天然气和用电“双调峰”,大幅降低天然气消费的季节性峰谷差,维护西安市能源安全,马胜利建议大力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天然气调峰电站的规划布局,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出台天然气发电两部制电价政策。
   此外,马胜利认为,西安市在发展回收电池储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由市级平台公司联合新能源整车及电池大型制造商,共同投资建设回收电池储能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助力低碳环保。 华商报记者 袁旭昆
  民进西安市委员会:
  高质量规划建设霸陵考古文化遗址公园
   15日下午,在西安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西安市政协常委、民进西安市委会副主委、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校长高杨杰,代表民进西安市委员会发言建议:高质量规划建设霸陵考古文化遗址公园,为铸就世界人文之都增添亮点。
  打好“考古牌”
  将霸陵考古遗址公园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高杨杰说,帝陵文旅是西安文旅产业的特色品牌。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的考古成果公布后,引发现象级传播。深度挖掘霸陵文化成为亟待重视并解决的课题。
   高杨杰介绍,霸陵陵园文化特质具有其他帝陵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一是选址独特。区别于其他汉陵选址五陵原,汉文帝选址白鹿原,体现出汉文帝积极防御东方诸侯和妥善安置母亲薄太后陵寝的政治智慧。二是形制独特。霸陵是秦汉陵墓中唯一没有封土的帝陵,形制独特,具有极高的考古学价值。三是文化价值独一无二。霸陵的文物资源体现出汉文帝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国家至上”的思想意识,法制与仁政相结合的政治文化,以及汉文帝倡导并躬行的节俭、孝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打好“考古牌”,将霸陵考古遗址公园确定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由市政府选定投资建设主体,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共同参与,采取多种融资模式,加快建设步伐,确保3年内基本建成并开放运营。
  打好“文旅牌”
  高质量规划建设霸陵文化遗址景区
   建议未来3到5年,在霸陵考古遗址公园基础上,全方位打造大约5平方公里霸陵历史文化遗址景区,深度挖掘霸陵独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一是要高起点规划。采取规划设计全球招标的方式,以提升游客体验感、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
   二是要高标准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积极协调区域内非遗文化保护项目、文创企业进入霸陵景区,并优先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三是要高站位推进。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协调资源,共同发力,共建优质文旅项目。市区两级政府应协调金融、土地等要素向项目集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多方解决资金问题,统筹考虑项目综合效益,政策优惠做到能供尽供、能享尽享。
  打好“融合牌”
  实现西安铸就世界人文之都发展目标
   以建设霸陵考古遗址公园及文化遗址景区为契机,全方位提升西安市文旅融合水平,为西安铸就世界人文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要创新融合理念,避免帝陵旅游同质化和粗糙化。要树立“跳出帝陵看帝陵”的理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从“深度”做文章,坚持“一景一故事,一点一体验,一处一产业”,充分考虑文化的活化、产品的创新、古村落古遗址保护和游客的深度互动等因素,让帝陵旅游真正成为增长见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
   要创新融合形式,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以游客多层次需求为导向,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构建并形成文化旅游与影视、教育、传媒、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发展的大产业格局。
   要创新融合方式,持续提高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邀请专家学者、网络大V在短视频平台开展解密帝陵系列节目,吸引更多旅游者关注霸陵。策划景区LOGO、“走进霸陵考古”等主题活动,讲好“帝陵故事”,真正把景区打造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陕西厚重文化底蕴、树立国人文化自信的国内一流“文化会客厅”和旅游目的地。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西安市政协委员范超:
  建议拓展加强“西安年”IP品牌效应
   如何让西安优秀的文化展现魅力、走向世界,一直是范超关心的问题。此次两会期间,西安市政协委员、民进西安市委常委、知名青年作家范超,带来了4条关于文学、文博、文旅、文产的提案,希望以此促进西安城市提升,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范超介绍,刚刚过去的2023年春节假期,西安文旅产业再次勃发生机。“因此我希望通过提案呼吁加强‘西安年最中国’IP品牌常态,进一步推进西安文旅产业的兴旺发展。”
   范超表示,“西安年最中国”是目前西安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级IP之一,应趁热尽快复制、输出,并转化品牌模式。“春节是小考,大考在平常,春节虽然结束,但我们也应继续维护拓展这一品牌形象,吸引游客,拉动消费。”
   范超建议,应充分发挥西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力推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文旅示范项目,持续优化文旅产业结构。形成省市联动机制,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坚持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文旅融合。
   “同时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充分激发消费活力。由文旅突破爆发,切实发挥各类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最终实现消费稳定增长。”范超说。
   此次两会期间,范超还带来了《关于发掘西安影响世界相关文化史料、助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的提案》《关于及早启动苗驾村眉坞岭遗址勘探立碑,保护西安三国唯一遗址,赋能乡村振兴的提案》《关于西安尽早启动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提案》。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西安市人大代表陶锦翔:
  应给予大龄劳动者应有的劳动保障
   “50岁左右的大龄工作者是基层劳动行业的主力,如果通过调整社会福利保障,让他们来带动就业发展,对于就业者和企业来说,能够双赢”。西安市人大代表、陕西锦翔饭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锦翔说。
   “很多基层劳动行业,如餐饮行业,工作主力是50岁上下的农村妇女,比例有60%-70%,她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但对于她们来说,社保的力度又有所限制。”陶锦翔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适龄劳动者减少,用工荒逐步凸显,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基层劳动力普通的岗位,如餐饮服务行业的工作岗位,由于工时长、工作累、工资较低等问题,对年轻的劳动者缺乏吸引力,就不得不聘用一些大龄劳动力。
   这些大龄工作者可以参加医疗、养老保险的缴纳,但是不能参加工伤保险。“企业聘用大龄劳动者但无法购买工伤保险时,一旦发生工伤,企业需要全额承担主体责任,同时为以后的劳动争议埋下了隐患。”陶锦翔说,“大龄工作者的社保问题急需得到关注。”
   陶锦翔建议,可以考虑让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同享用工保障,这对于一些大龄且有意愿继续就业的工作人员来说,享有平等的“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和“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对于企业来说,为了避免大龄劳动者受伤事故发生后权益难以保障的问题,也为了让企业得到更良性的运转,应重视大龄劳动者再就业问题,关注劳动者工伤保险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
   陶锦翔建议,面对日渐庞大的大龄劳动者群体,法律法规不仅应明确其法律身份,还给予应有的劳动保障,更应针对其特点提供特殊劳动保护,但现行劳动立法对大龄劳动者法律身份的模糊处理和保护缺位,使得各地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劳动保障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路径,突破现有劳动法律法规对退休年龄限制,给予其享受劳动法倾斜保护的法律资格。 华商报记者 李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