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环保节能 > 详情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迎来新增长点

发布时间:2023-02-16
来源:环境经济 责任编辑:马东

    “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利用再生有色金属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在满足终端消费的前提下,通过替代原生冶炼产品降低碳排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前不久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如是写道。

图片

    2021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由于再生金属具有节能、减排、降碳等显著特点,有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再生有色金属主要品种有望实现碳减排量超过1.4亿吨。

    冶炼环节碳排放约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90%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能源、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建筑、交通、电线电缆等领域。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重点品种冶炼及压延加工产能产量全球过半,冶炼技术成熟,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受产业规模大、用电结构依赖火电、减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碳达峰任务依然艰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冶炼是碳排放核心环节。有色金属产业链长,涉及矿山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其中冶炼环节碳排放约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90%;二是铝是碳排放重点品种。有色金属碳排放集中在铝、铜、铅、锌、镁、工业硅等,其中铝的碳排放占全行业75%以上;三是用电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约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70%,其次是燃料燃烧排放和过程排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将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上述负责人表示,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制定《实施方案》是落实党中央部署安排,有利于有色金属行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方法路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对此,《实施方案》提出了2025年前和2030年前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用能结构大幅改善,电解铝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30%以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确保2030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

    科学把握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路径

    “当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降碳能力已成为衡量各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水平的标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常务副会长贾明星撰文指出,有色金属行业在节能降碳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比如,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依然较大;用电结构依赖于火电,减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企业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差距较大,能源管控水平参差不齐,通用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较差。

    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目标,要科学把握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路径。《实施方案》围绕优化冶炼产能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节能降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绿色制造体系5个方面,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

    在优化冶炼产能规模方面,冶炼是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的核心环节,优化冶炼产能规模是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联合开展清理整顿电解铝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关停、叫停大批违规建成、在建产能,坚持产能总量约束,严格落实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铜、铅、锌、氧化铝等品种也存在冶炼产能盲目扩张风险,工业硅、镁等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紧盯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冶炼环节,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在电解铝行业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差异化减量置换政策;对于消费需求增量有限的铜、铅、锌、氧化铝等重点品种,强调防范冶炼产能无序扩张;对于消费潜力较大的工业硅、镁等行业,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发挥能耗、碳排放、环保等约束作用,通过提高新建和改扩建冶炼项目准入门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

    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针对有色金属行业品种多、集中度低、质量效益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引导行业高效集约发展,发挥行业规范条件和自律公约作用,优化要素资源供给,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和减碳战略合作,提高行业集中度,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化产业协同耦合,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和跨行业耦合,促进要素资源共享,实现资源、能源价值最大化。

    此外,针对低效产能退出,《实施方案》提出,以节能降碳为导向,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政策,淘汰有色金属行业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加快落后产能依法依规退出,为地方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集聚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强化技术节能降碳方面,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引导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布局前沿技术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加强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推动节能降碳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

    《实施方案》提出,制定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2030年前重点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方向;强化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打造重大节能降碳改造示范应用,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有色金属低碳创新载体,集合优势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推动企业持续优化工艺流程;通过技术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为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提供持续动力。

    在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方面,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用燃料和用电结构偏化石能源,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大。

    以用电量最大的电解铝为例,60%以上产能采用燃煤自备电,产品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国外使用清洁能源的同类型产品,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占电解铝碳排放量的85%,占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

    为此,《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以气代煤、以电代煤,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电解铝等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有序转移,推动燃煤自备电向网电转化,从源头上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

    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方面,一方面要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充分挖掘“城市矿山”资源价值,利用再生有色金属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点,在满足终端消费的前提下,通过替代原生冶炼产品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快实现清洁化生产。建立绿色低碳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采用绿色高效的运输方式,实现产品生产全流程低碳化。

    此外,《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绿色制造体系,还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具有工艺流程优化、动态排产、能耗管理、质量优化等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构建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体系,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迎广阔发展空间

    再生有色金属是以废旧金属制品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金属废料为原料炼制而成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再生有色金属原料来源广泛,蕴藏于工业金属废料、报废汽车、废弃电子电器及机电产品、废电线电缆等多种形态的废弃物中。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总产量1039万吨。其中,再生铜275万吨、再生铝480万吨、再生铅140万吨、再生锌144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累计达到1.3亿吨,连续10年保持增长。2021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达到1572万吨,产品产值约5000亿元。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再生金属行业节能2.7亿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量8.3亿吨。2021年,再生有色金属主要品种实现碳减排超9000万吨,节能3317.04万吨标煤,节水22.52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量18.93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8.11万吨。预计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碳减排量将超过1.4亿吨,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作出重要贡献。

    基于再生金属具有节能、减排、降碳等显著特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根据《“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和290万吨。

    再生金属产业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朝阳产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分析称,“十四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有望继续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幅度。

    “当前,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新赛道’,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要在四个方面有所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表示,提高再生有色金属的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国内原料分类回收体系建设,布局一批区域再生铜、铝预处理配送中心,提高保级利用水平;保障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加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再生有色金属的降碳优势和潜力,为产业链上下游用户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