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912-3510400
智慧矿山

AI创新者:AI赋能110工法,实现高精准切缝钻孔

日期:2022-12-08 来源:华为智能矿山 责任编辑:马东

【AI创新者】

        首届矿山AI大模型大赛正式进入选手角逐的阶段。大赛在华为AI大模型平台之上,让矿山与AI技术人才走到一起,迸发出灿烂的火花,现在我们将陆续把有意思的选手、精彩的案例逐一揭秘。

        “我们在智能化钻孔车顶布设摄像头,通过AI识别替代人工点位标注,结合110工法,实现矿区井下高精准切缝钻孔。”

——S.M.E.团队

        我们是由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联合组建的S.M.E.团队,很高兴在导师推荐下,参加第一届全国煤炭行业矿山AI大模型大赛。

        2009年,何满潮院士提出了“110工法”,即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全国500多个工作面推广应用,其优势在于高效回采、安全施工、可实现低成本开采。110工法应用的关键是定位精准与有效切缝钻孔,但传统人工钻工方式,在预裂切缝钻孔过程中,存在着人工定位误差问题,钻孔台车孔位识别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最终切缝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差别。

        如何减少甚至消除人工定位误差,提高矿井切缝钻孔的精准度与工作效率?团队提出了智能化自动识别定位的设想。

        为了提高智能化钻孔台车孔位识别准确度,团队收集了井下110工法不同施工环境下150余张现场照片(钻孔孔位标志),共约300余处标记。在作品设计初期,系统对于一些复杂环境下的孔位识别存在困难,成功率不高。后期借助华为矿山AI大模型进行孔位标志检测训练,明显提高了模型适用性,并最终完成作品。

        参赛作品通过在智能化钻孔台车顶棚上的保护罩中布设摄像头,基于AI模型的识别功能,可大幅缩短钻孔工期,并且减少事故发生率。相比于传统的单臂切缝钻孔台车人工操作的多人团队,本方案预计仅由2名工人操作即可完成此前15个人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员与设备的运营成本。

        未来,团队将收集更多样的素材,加强模型训练,提高钻孔精准度,并继续优化AI模型算法结构,提高模型环境适应性,后续拓展至锚杆/索钻孔和爆破钻孔的识别和检测,进一步提高110工法切缝钻孔工艺的智能化水平。团队希望能够将智能化采掘应用到矿山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与从业者们共同打造智能绿色矿山。

友情连接